申國華
近日,據《中國紀檢監察報》報道,福建省廈門市紀檢監察機關通過走訪轄區內的酒店、餐館、娛樂場所等,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違規公款吃喝問題,深挖細查隱形變相吃喝問題線索,并對疑似公款吃喝問題進行詳細記錄。
春節期間,親朋好友坐在一起聚會,共敘友情、暢談收獲,本無可厚非。但作為黨員干部,就要自覺守紀律、講規矩,始終繃緊紀律這根弦,不該去的地方不去、不該喝的酒不喝、不該說的話不說。否則,往往容易卷入拉幫結派、利益輸送等一些非正當活動之中,猶如“溫水煮青蛙”,讓自己不知不覺跌入違紀違規的泥潭。
現實生活中,一些聚會魚龍混雜,讓人真假難辨,也容易因此讓人上當:原本正常的同學聚會,卻有人借機洽談項目;原本難得的朋友聚會,不時有人借機“訴苦”,懇求施以援手;有人借朋友的身份招攬工程、安排工作,謀取私利;有的聚會過程中,突然有“不速之客”來訪,趁機拉關系、交朋友。一些黨員干部即使對“中央禁止黨員干部參加有關可能影響公務活動的宴請”之類的規定耳熟能詳,牢記于心,也可能對突發情況缺乏足夠的應對措施,以致于稀里糊涂地上了“賊船”。
用紀律管住參加不正當聚會的腳步。一些黨員干部被形形色色的朋友拉下水,固然有許多外因,但主要還是內因,與黨紀國法觀念不強不無關系。對于朋友的“邀請”,應該在心中多問幾個“為什么”。比如:為什么邀請自己?為什么這個時間聚會?以及參加聚會的人員、目的等,不妨弄個明白。對于目的不明確、身份不清楚、動機不純正的聚會,特別是一些對公務可能產生影響、有利害關系的聚會堅決予以拒絕,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干部,始終將黨紀國法牢記心中,不可心存半點僥幸。不該吃的飯不吃、不該去的地方不去、不該結交的朋友不交,看似受到了損失,實際上卻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。
交往之中講原則,相處之中守紀律。黨員干部只有始終擰緊紀律的“發條”,用紀律管住參加不正當聚會的腳步,做到交往有道、公私分明,才能破除僥幸心理,嚴守“底線”。否則,隨著朋友交往的增多,非常容易結成“小圈子”,而且這樣的“朋友圈”將會很快演變成“腐敗圈”,最終觸碰法律紅線,跌入違法犯罪的深淵。
地址:南昌市紅谷中大道1326號 聯系電話:0791-86847386
備案號:贛ICP備15001586號-1 技術支持:中國江西網
法治江西網 版權所有 承辦單位:新法制報社